天津女性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收藏我们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  妇联资料库  >  信息调研
2009-2010年调研报告(区县):蓟县妇联
2014-07-03 14:25:47 编辑:柴莹

  关于农村妇女收入情况的调查

  蓟县妇女联合会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需要。广大妇女的增收致富是关系妇女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妇女自身获得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根基所在,妇联组织如何找准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是妇联组织急需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就农村妇女收入情况,对我县26个乡镇的1300户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与5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座谈。调查情况如下:

  一、农村妇女收入现状

  (一)蓟县基本情况:蓟县地理环境复杂,拥有山区、库区、洼区和平原,全县总面积159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949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人,农业人口69万,妇女39.6万人,妇女劳力13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二)农村妇女收入情况: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蓟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妇女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幅在10%以上。2008年,全县农村妇女人均纯收入9025元,同比增加872元,增长10.7%。2009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妇女现金收入6736.8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工资性收入2045.7元,同比增长16.4%;家庭经营收入4302.5元,同比增长7.5%;转移性、财产性收入388.6元,同比增长38.3%。在农业生产中,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比例达70%,在家庭经济收入中,大部分家庭夫妻共挑经济大梁,61.3%的妇女和丈夫一起创造家庭收入。按从业状况分,外出务工人数占12%,平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从事纯农业生产(即耕地种粮)的占50%,平均月收入800元左右;从事家庭旅游业的占8%,平均月收入在1600元左右;从事种养业的占30%,平均月收入在1800元左右,妇女创造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近一半,个别妇女年收入甚至达到3-5万元,占家庭年收入的80%。在家庭经济管理中,八成以上的家庭由妇女单独或与丈夫共同管理;在生产生活中,妇女是重要决策者,也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由此表明:妇女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妇女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影响农村妇女收入提高的制约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和制约农村妇女增收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偏低,影响科技致富能力的提高。被调查女性中高中以上文化仅占18%。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更低,直接导致接受新事物慢、掌握新技术难的现状,她们对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和名特优新品种知之甚少,严重影响了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增加收入的能力。

  (二)农村妇女参与专业合作组织比例低,影响了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从调查结果看,村级缺少专业组织,农村妇女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比例仅20%,主要是上仓镇、侯家营镇、东施古镇的大棚蔬菜,出头岭镇的大棚蘑菇,五百户镇的酒用葡萄,邦均镇一带的苗木花卉等以镇级为单位的协会,严重影响了农村妇女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高,致使农村妇女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日益明显,造成她们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市场交易成本高,竞争力不强,影响收入提高。

  (三)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充分,影响了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据统计,全县6.9万名妇女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产业的有2.4万名,占劳动力总数的40%。从已转移的农村女劳动力的就业情况看,在各类企业、公司长年稳定就业的比重并不高,相当数量的人员从事具有季节性、临时性的建筑工、服装缝纫工,一般冬季赋闲在家,直接影响了农村妇女工资收入的提高。调查中也显示,农村妇女工资性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0.36%。

  (四)农村妇女掌握资金、项目、信息相对较少,影响了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资金”是农村妇女发展生产的最大难题,很多农村妇女在生产经营中缺少周转资金,又没有方便的信贷渠道,致使她们扩大再生产和提高经营能力受限。就拿目前建一个占地面积一亩的大棚来说,需投入4—5万元,虽然政府补贴8000元,但还需投入3—4万元,再加上生产性投入,普通农村妇女如果没有资金支持是很难办到的。其次农村妇女缺少致富项目,缺少经常性、有针对性的信息指导,不知道如何买到优质的化肥种子,不知道如何将生产出的东西快速卖出去,致使农村妇女发展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些影响了农村妇女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

  (五)农村妇女对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影响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位较高,生产成本增加,靠农产品数量增加收入的空间变的相对狭小,加之一些农产品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农村妇女对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妇女收入的持续增长。以生猪养殖为例,被调查人群中搞养猪的妇女人均出售生猪62.4公斤,尽管同比增长32.7%,但因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0.1%,致使生猪销售收入下降了7.3%。

  三、促进农村妇女增收的建议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营造良好环境。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媒体,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及各类致富典型,特别是发展设施农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和发展模式、发展前景、经济效益,让广大农村妇女认清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形势和自身优势,打破传统观念和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树立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敢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参与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促进增收致富。

  (二)加大培训力度,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提供科技支持。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直接决定着家庭的收入水平、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农业的发展水平。各级组织要强化产业延伸意识和农业经营理念,面向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多渠道、多门类、多层次、广覆盖、开放式、信息化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广大妇女依靠科技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的能力。首先要加大对女致富带头人、农村女党员、女干部的培训力度,引导她们学知识、强技能、作表率,帮助她们转变发展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其次加强对妇女劳动力的培训,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决定其自身收入水平的高低,甚至影响经济发展的快慢。从调查看,农村妇女靠一技之长、科学致富的人,往往也是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观念新的人。因此,加大对妇女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培养“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女农民,是促进妇女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关键因素。

  (三)加大扶持力度,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各级组织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村妇女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完善生产经营机制,大力发展以妇女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支持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之成为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三是推进农村妇女小额信贷项目,充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争取项目支持,推广小额贴息信贷项目,为妇女群众提供创业资金扶持,确保惠农政策惠及更多妇女,切实解决农村妇女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县妇联在推广小额信贷项目的同时,还根据农村妇女生产发展中的资金周转难题,建立了妇女自主创业发展基金,解决了农村妇女燃眉之急,带动了更多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四)大力培育妇字号产业,扩大农村妇女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一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充分发挥各乡(镇)、村的区位、环境、自然、人文等各种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以妇女为主体的特色产业,建立一乡一特色“巾帼创业示范基地”,不断扩大其发展规模,以致富产业促进农村妇女增收。各级妇联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加强村与村之间、乡镇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解决个别地方存在的产业层次低、生产规模小以及产品“小而全”等问题,促进产业分工和产业互补,逐步形成生产规模大、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各类优势产业竞相发展的巾帼示范产业。二是加强以妇女为主体的旅游产品市场建设。结合中等旅游城市建设,以县妇联在广大妇女中开展的家庭手工艺品大赛活动为载体,配合我县旅游产品开发,挖掘民间艺术精品,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繁荣旅游纪念品市场,拓展农村妇女创业空间,为广大妇女开辟增收致富门路。

  (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增加农村妇女劳动力非农就业岗位,支持鼓励更多妇女自主创业,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协调工商、税务、卫生、质监等部门,为广大妇女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有一定经济实力、有经济头脑的妇女发展二三产业,提高收入水平。

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湖北路14号 邮编:3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