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烈士遗志传承文明家风
北辰区果园新村街霞光里社区居民辛树萍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能代表我母亲及我们全家20几口人,参加这样的纪念大会,特别激动。也感谢妇联组织一直以来对我们鼓励,2011年授予我母亲王如意天津市“十大感动母亲”荣誉称号,2014年我们家又荣幸当选全国最美家庭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我们家现在是四世同堂。母亲王如意今年已经102岁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爱国敬业、崇尚教育、尚善重孝已成为我们的家风,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爱国敬业是我父亲用生命留下的遗言。1943年,时任河北南皮五区区长的父亲被叛徒杀害。母亲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姐姐和我的重担。她牢记父亲“要听党的话、坚决跟党走”的叮嘱,用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支撑着全家度过了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她当过妇女干部,带领村里老老少少为解放军送粮食、纺线、纳鞋底,支援前线。姐姐和我后来都成为了国家干部,在工作中,一直以母亲为榜样,艰苦奋斗,忠诚敬业。现在我们已经退休了,但是我们的儿女又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工作前,姐姐和我都会将父亲母亲的故事再讲一遍,要他们牢记家训,恪尽职守。几个孩子都很听话,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绩优异,姐姐的大儿子还作为中国航天三院的总设计师、博士生导师,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特等奖,被授予全国“十大科技英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孩子们能够为国家贡献一己之力,姐姐和我感到很欣慰,也更深刻地感到,父母亲当初对教育的重视是多么正确。父亲牺牲后,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即便如此,母亲也坚持要求我们上学。那个时代女孩子读书的很少,很多人都劝母亲,让姐姐和我早点帮她干活贴补家用。但母亲不肯。她宁肯自己没日没夜的纺线挣钱,也不放松对我们学习上的要求。当姐姐和我先后考上大学时,整个村子都轰动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在母亲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姐姐和我两个家庭,对教育都非常重视,克服一切困难也要供孩子读书。现在,姐姐和我的六个子女全部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被邻居们戏称“一门六进士”。家庭的第四代也都树立了刻苦读书、发奋图强的志向,最大的孙女已经开始了留学生活。
尚善重孝是我们拥有幸福大家庭的秘诀。已经百岁的母亲,仍然非常健谈,每次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呼,精神状态特别好。这与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有关。老一辈人辛苦了一生,做子女的有责任让他们度过祥和幸福的晚年。在我们家,照顾“老寿星”是一号工程。在外工作的孩子们打电话回来,都要和她聊上一聊。大外孙春节只放了两天假,回津第一件事就是来看姥姥。近几年母亲患上了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还经常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晕倒现象,我们多方求医问药,并总结出一整套饮食起居照料妙方。母亲百岁之后,我搬到她的房间里住,夜里不敢睡沉,随时关照母亲的需求。母亲爱干净,我就每天帮她漱口、洗脸、梳头、洗脚。孙媳妇们也总是给老人买吃买穿,有空就为她读报、陪她聊天。连小重孙子都会给太姥姥端水、拿药、拿尿盆,讲幼儿园的趣事。好的家风才能涵养出好的品德。孩子们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都以友善为人生准则,以帮助他人作为精神追求。每次有孩子因为帮助他人受到表扬,姐姐和我都倍感欣慰。
家风正则国清。我们将不断续写良好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名家庭成员的人格,激励大家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并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美丽幸福家庭创建活动中,共筑伟大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