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橄榄终不悔大爱无声筑后盾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马列教研室教师 娜仁其木格
爱是不忘初衷、不舍执念,有一种浪漫,叫做“我是军人的妻”。
从高中到大学毕业,我和爱人曾经7年同窗。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部队,我放弃留校任教机会,跟随他来到天津。
作为“80后”,在长达11年的恋爱期间,我曾无数次憧憬属于自己的浪漫婚礼。但由于部队任务繁忙,我们的婚期不得不一再推延。2007年冬,我们在战友们帮助下,在部队警官宿舍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虽然没有漂亮的新房、没有华丽的婚纱、也没有像样的婚宴,连婚纱照也没拍过一张,但我还是笑着对朋友们讲,这样的裸婚,只有军嫂,才懂得它的特别。
怀孕期间,我妊娠反映异常强烈,由于无法进食,连续两次住院,长达50多天。十月怀胎正是女人需要倍加呵护之时,但那时我爱人被派到上海进修,回来后又赶上老兵复退,任务繁重,不能陪伴。洗衣、做饭、排队孕检、写研究生毕业论文,我默默承受着一切,吞咽着委屈的泪水。直到孩子出生,他风尘仆仆赶到医院,憨憨一笑时,我所有的压力和委屈,瞬间变成了幸福的泪水。
去年4月,他受命要赴国外执行任务。当地战火连绵,政局混乱,危机四伏。那一晚我彻夜难眠。我知道他心里,也做着痛苦的抉择。他是为了军人使命甘愿付出一切的硬汉,却也放不下家中老小。我深知他的为人,我要不遗余力地支持他。当他启程去参加任务前封闭式训练时我把搜集整理的当地《生活手册》递到他手上,只盼他平安归来。
爱是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有一种幸福,是“做你的坚强后盾”。
选择军人,必然饱尝别离与思念,我一再鼓励自己,内心强大。他是家的脊梁,我是他的后盾。
爱人是个孝子。为了让他安心工作,七年前,我将公公婆婆接到家里照料。可我也有“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担忧,怕力不从心、怕婆媳难处。公公、婆婆都患有脑血栓、类风湿,腿脚不利落,去医院就像家常便饭,孩子幼小,我的教学任务重,日子比想象的艰难许多。
2013年8月,爱人被选调到武警北京指挥学院,可我恰巧被确诊为直肠瘤,手术后第三天,我坚决让他去新单位报到,我不想让他因为家里事情耽误了部队的工作。但由于术后护理没跟上,各种并发症一直困扰着我。
前年7月正值炎热酷暑,幼小的儿子高烧不退,住进了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疑似淋巴肿瘤”。我把这晴天霹雳般的消息瞒着家人,找专家、跨院会诊、反复做检查,求医路上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趟过重重困难之时,一直坚强的我再也没能忍住,给在北京的爱人打电话大哭了一场。
一次,他发信息给我:“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健康成长,你付出一切,我向你致敬。”爱在风雨中升华,它的美和它带来的感动,胜过一切。
爱是齐心耕耘、成就彼此,有一种收获,叫做“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军人不易,军嫂更难。真正支撑我们一路走来的,是志同道合。他是部队的政治指挥员,我是高校的政治教师。桌前、灯下,我们都有太多的共同话题,每一次触发灵感的长谈,都点缀着我们幸福的时光。
2003年,大学毕业时,我主动申请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始了教育支边生活。我在西部草原教当地孩子们学普通话,为他们讲解法律、科学,他在渤海之滨教兵练兵,和战士们打成一片。我们的青春,远隔千里,却同时燃放。
当我研究生毕业走上讲台,成为高校政治教师时,大学生士兵也像雨后春笋,在军营扎根成长。“90后”士兵与大学生的成长,成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我多次到天津市委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学习,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坚持“从学生当中来,到学生当中去”的理念,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探索出“三步教学法”,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理论的魅力,并将学习理论与开展实践活动结合,把学生原本认为枯燥的哲学课堂变成学习体会的交流会、表达心声的群言堂,成为学生喜爱的知心姐姐。我经常和同学们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然需要有人去付出,做奉献,只有这样才有强大的希望。”“身教重于言传”,作为一名思政课专职教师,我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树立好榜样,传递正能量。
军嫂人生、教师生涯充实而美丽。但与其他优秀军嫂和教师们相比,我所做的只是沧海一滴、微不足道,我仍需不懈努力,坚守那份平凡中的美丽。
“假如我爱人是草原上的一只雄鹰,我甘愿做他的一双翅膀,全心支持、勇往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