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  家庭与儿童  >  最美家庭
 
勤俭传家,耕读继世
编辑:儿童部  2016-10-28 小字号

  我的老家是山东平度。老家习俗,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请出家堂供奉。所谓家堂,就是一副上方绘制祖先画像,下方写有历代先祖名讳的年画。家堂两侧的对联我自小就看,印象颇深:“承祖宗一脉真传惟勤惟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曰读曰耕”。香火缭绕之中,这些文字和岁月一样深远。勤俭耕读,这是农家祖辈所能想到的立世正途,也是世代相传的悠久家风。

  每天从早上开始一天的劳作。自打我记事起,在家里就没有睡过懒觉。夏日五点多,冬日六点多必须起床。那时往往天刚蒙蒙亮,母亲起来做饭,父亲洒扫庭院,喂鸡喂猪。我出门一看,家家户户都升起袅袅炊烟。早起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谁家日上三竿还在睡大觉,是要被左邻右舍瞧不起的。

  农家一年四季不得闲。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农活。没出正月,就开始剥花生种子,一粒粒精挑细选,从源头保障种到地里的都是良种。冬小麦已经返青,为了防止春旱,要在地里化冻后补浇一遍水。过了清明,花生、大豆、地瓜、高粱这些作物就开始按节气陆续播种。小麦间套种玉米,农历五月收小麦的时候,玉米已经长成几寸高的小苗。期间杀虫、浇水、施肥,不一而足。夏收是紧张的时刻,小时候联合收割机还没普及的时候,顶着大毒日头开镰,没白没黑的脱粒、晾晒,这是一年的收成。花生垄上容易长杂草。在小学漫长的暑假,我早晚间的任务就是一遍一遍的到花生地里拔草。这个时节万物肆意生长,一遍拔完,前两天拔过的地方又绿草葱茏。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田垄,小小的我感到的几乎是绝望。但是,老人说人不欺地,地不欺人。拔过五遍草的地跟拔过一遍草的地,庄稼的收成就是不一样。秋收开始了,这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三春不如一秋忙,千金小姐要下床。玉米、花生、高粱、地瓜、大豆,都是在秋天成熟,金灿灿的土地上没有诗意,只有辛勤的劳作。待到颗粒归藏,种下冬小麦,这一年的劳作才算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冬闲的时候并不真的闲,往往要趁这个时候储肥、修农田水利,为来年做准备。一过完年,新的一年劳作又开始了。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勤俭的家风在时间的流逝中历久弥新。

  读书能够从体力的劳作中解脱出来。山东是孔孟之乡,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在我的老家,让孩子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家里条件无论是好是差,就是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在乡间,老师备受尊重。谁家里要出个大学生更是一件荣耀的事情。民风熏陶,源远流长。初中时候学校安排男生晚上站岗,在昏黄的路灯下,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拿着书在读的少年。天空繁星点点,四周蛙声一片,校园草木清香,在此环境下,人往往沉静而清醒,读书的效果明显。我背诵过的一些诗文,就是在晚上站岗的时候完成的。高中时学业压力大,学校规定每天早上五点半到教室,那时班主任已经在教室里等候了。先上一个小时早自习,然后集体跑步,跑完四圈后吃早饭。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晚上三节自习,一天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现在回头看,觉得这种生活太苦了,但当时并不觉得累,每个人都在发奋,每个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在互相砥砺中共同成长。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今天的我应感激少年时的勤奋与积累。

  我无意美化苦难。种地是辛苦的,在农业机械没有大规模普及以前,人几乎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终日劳作,收入微薄。读书也不能立竿见影地看到回报,十年寒窗,未必能一朝题名,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这种世代相传的家风,却明白地告诉后人,要对劳动和知识有一种敬畏。我们这个民族以农立国,上古时候就有舜耕历山的传说,历代君王都要劝课农桑,辛勤的劳动换来我们民族的生生不息。我们历来又有敬惜字纸、重视教育的传统,先贤经世济民的道理,正是靠着一代代心口相传,塑造着我们民族的性格。今日的世界不同于往日的世界,但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耕与读的家风从过去传承到未来,沧海桑田,福泽绵延。

  (作者:天津市财政投资管理中心张虎波)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湖北路14号 邮编:300042
津ICP备05001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