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中共党员,博士后,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天津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天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天隆科技股份以“发展粳稻事业,造福世界人民”为己任,是专注于粳稻尤其是优质粳稻研究和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杂交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人社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研发平台,是科技部首批A级试点联盟的牵头单位。东丽博士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扎根粳稻育种和产业化技术开发一线,在优质粳稻品种选育和杂交粳稻制繁种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专利金奖等荣誉12项。东丽博士的研究成果到稻农增收、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口粮供给的重点是稻米,稻米供给的关键是粳稻”。我国粳稻面积占水稻面积的三分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杂交粳稻研究起步早,但发展缓慢,推广面积仅占粳稻总面积的3%,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制种产量低和稻米品质差。东丽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追随袁隆平院士、华泽田教授等育种家的脚步从事粳稻科研育种工作,从一线科研人员开始,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一位科研实力与管理能力并重的女性实干企业家。东丽博士跟随袁隆平院士、华泽田教授等育种家从事粳稻科研育种工作,从一线科研人员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为科研部副经理、经理、总裁,是一位科研实力与管理能力并重的女性实干企业家。东丽博士团队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项目;先后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等奖励;申请发明专利25项,6项获得授权;参与编写了《中国杂交粳稻》、《杂交粳稻理论与实践》、《杂交水稻知识大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链案例研究》4部专著,发表论文14篇。
一、带领团队聚焦粳稻杂种优势利用和配组模式研究,创制出一批高异交特性的粳稻骨干亲本,为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和制种产量提升奠定材料基础,推动了杂交粳稻产业育种效率和推广进程。
针对粳稻生态区域的复杂性,东丽博士团队通过收集国内外核心粳稻资源作为分析材料,对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利用表型聚类分群法、分子标记聚类分群法、配合力分群结合分析材料的表型和配合力数据,划分出9个群,并提出了配组模式。柱头外露率是影响制种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东丽博士带领团队创新了一批粳稻育种材料,创制出一批柱头外露率提升至70%左右、米质优、抗性强的粳稻不育系和一批耐寒性强、花粉量大、品质优、抗性强的粳稻恢复系。其中骨干亲本L6A开颖角度大,柱头大且外露率高,闭颖柱头外露率为73%左右,其中双边外露率28%,制繁种异交结实率57%。该不育系适应性广,抗病高产,米质优良,带有香味,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抗性较强,已经配组出天隆优619、天隆优649等一批强优势杂交粳稻组合并通过审定。该不育系资源已经无偿共享给国内10多家育种单位,用于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等性状的改良。
二、研发出优质、高产、广适的杂交粳稻品种培育技术,选育出一批米质国标1级的杂交粳稻新品种,实现了杂交粳稻生态适应性的历史跨越,支撑多个优质米地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持续发展,为我国优质米产业发展奠定品种基础。
东丽博士团队领衔选育出系列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品种,包括适宜黑龙江稻区的“天稻”、“寒稻”系列品种,适宜京津冀稻区、黄淮稻区、西北稻区和云贵稻区的“天隆优”“天隆粳”系列品种,在黑龙江第一季温带的寒地稻区成功实现了杂交粳稻的规模化推广。
天隆优619:香型杂交粳稻品种,是2016年66个国审品种中唯一的国标1级米品种,目前已通过了国家审定、老挝国家认定,辽宁、天津、河北、贵州等省级审定,山东、吉林、黑龙江和北京引种备案。天隆优619国家区试亩产733.02kg,比对照增产8.36%,连续三届获得农业农村部主办的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被列为天津市首批优质小站稻推介品种、宁夏自治区和贵州省的优质稻推荐品种以及盱眙龙虾稻指定品种,为益海嘉里(金龙鱼)等大型米企打造出“百年津沽”小站稻系列知名品牌,形成了优质种源、标准化种植、收储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新模式,将安全、优质、健康的粮食送到了国民的餐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