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委政法委、市妇联联合开展天津市妇女儿童维权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经过初审、复审,最终由专家评审组在候选案例中,评选出“2023年天津市妇女儿童维权十大典型案例”。女子学堂将陆续推出部分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为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相关案件的审理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典型示范,也为更多妇女依法维权提供指导。今天展播的是天津市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的于某健康权纠纷法律援助案。
·基本案情·
于某,系津南区某村村民。于某四岁时,被邻居家七岁男孩孔某用自制弓箭射伤左眼,致视网膜脱落、失明,落下残疾。孔某父母在给付于某3000元后,便举家搬离该村。后来,于某两次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其损失8万余元,但因孔某一家下落不明,赔偿款无法执行到位。于某系残疾人且经济困难向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法律援助申请,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其申请并审查后,指派援助律师承办该案。
承办人接受指派后,及时约见于某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并到法院查阅诉讼档案,得知该案因时间久远、被告下落不明,且由于历史原因被告的姓名与户籍信息存在误差,致使执行难以推进,于某曾因后期治疗费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因无法提供被告的准确信息而撤诉。就在该案陷入僵局之时,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组织案件集体讨论会,为前案的执行和后续的诉讼寻找突破口,经与于某充分沟通,确定了通过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确定被告姓名的诉讼思路,并帮助于某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要求对案件重新审理并依法改判。在预立案后,承办人多次与法院沟通案情,法院高度重视,安排执行庭法官再次前往被告户籍所在地核对被执行人身份信息,最终将错误信息更正。在获得被告正确的身份信息后,于某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之诉讼,要求孔某赔偿其后期医疗费和辅助器具费共计37000余元。
为进一步确定被告一家的居住地和联系方式,承办人与法院多次沟通,法院调取了执行案卷,研判分析被执行人财产信息,通过一张银行卡获取了被告及其父母的联系方式,多次与其沟通联系,说服其参加庭审。承办人考虑到于某在见到孔某一家后可能会情绪失控不利于本案的解决,提前对于某进行疏导,劝导其理智平和地解决问题。庭审当天,被告一家三口现身法庭,承办人积极联系前述案件的执行法官,执行法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主审法官、承办律师共同开展调解工作。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耐心调解,终于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被告孔某一家同意将诉讼与执行案件合并解决,共给付于某30万元赔偿款。至此,一起历经23年的恩怨纠葛得以化解,于某多年来的漫漫维权路终于画上了句号。
·典型意义·
本案是一起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依法为残疾妇女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童年玩伴的一次恶作剧,给受援人于某造成了无法挽回的身体伤害和心理阴影,影响了她此后的求学、就业乃至人生轨迹,而孔某一家逃避责任的态度,更让她多年来对此事无法释怀。
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和承办人介入该案后,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是要为陷入僵局的案件寻找突破口,为于某争取到最大的权益;二是要尽力疏导于某的悲观情绪,劝导其放下恩怨,重新面对自己的人生。承办人通过反复协调、多方取证、数次奔波,终于为于某点亮希望,促使案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在调解阶段,为保证于某利益最大化,承办人一方面向其释法明理,劝导其放下心理包袱,考虑对方的实际赔偿能力,理性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与承办法官一起向孔某介绍当前强有力的执行措施以及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说服孔某承担应付责任,一次性解决多年来的恩怨,结束东躲西藏的生活。
本案的圆满解决,离不开法律援助机构和承办人设身处地为受援人着想,坚持不懈为受援人提供专业、暖心的法律援助服务;也离不开法院的高度重视,因案制宜,竭尽所能为当事人提供高效司法服务。该案是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人员和法院协同联动,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