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  关于我们  >  信息调研
 
2009-2010年调研报告(市级):市妇联城乡部、天津农学院
编辑:柴莹  2014-07-03 小字号

  天津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天津农学院祝士苓 王政 石铮

  刘广胜 张金玲 郁洪苏

  引言:

  “十一五”期间,根据中央对天津市的城市定位要求,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建设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此,2008年5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目标——“4412”目标,即用四年时间建设40万亩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在12个农业区县规划建设15个现代农业园区。为此,我市设施农业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

  在参与设施农业的建设大军中,广大农村妇女占到了60%以上。她们有热情、肯吃苦,创新了很多有特色的经验和做法,但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比如资金问题、产品销售问题等。为解决农村妇女在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妇联调研小组于2010年11月到12月间到天津市农委,东丽区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华明宅基地复垦设施农业园区,塘沽区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西青区水高庄科技示范园、宏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蓟县上仓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侯家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同区县妇联、区县农委、区县农技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街镇农业部门负责同志、各区县种养殖大户的妇女代表们进行了座谈,认识到了农村妇女在设施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总结了农村妇女在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基于各级妇联组织的角度,为解决农村妇女在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中的问题,出谋划策,形成了此篇调研报告。

  一、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情况:

  (一)设施农业简介

  1.发展设施农业的背景

  市场经济下,农业经济效益的产生得益于耕地、劳动力、农业资本和农业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利润率低于社会全行业平均利润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下,通过追加资本投入、升级技术能够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率,必然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二三产业的发展,又能够反哺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变革,集约生产的现代农业由此走上了历史舞台。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而发展设施农业正是通过改造传统农业、提高装备水平、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可以说,发展设施农业正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

  2.设施农业概念

  设施农业是综合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人为地创造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佳环境条件,并通过科学的技术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它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产前种苗繁育及产后贮藏、保鲜等主要部分。设施农业科学技术集成了现代农业生物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和系统管理科学技术等学科的技术,目的是在多变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为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创造一个优化的生长、发育、储存环境,保障高生产率、高产出、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益、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目标。

  天津市农业是沿海都市型农业,人均耕地只有1.5亩,如何使有限的土地创造出高额效益,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设施农业。

  (二)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1.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

  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菌类和园艺产业的兴起,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2.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中,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3.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设施农业建设中,有农业的区县都注重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程度有了很大改善,生产经营形势较好,2010年前三个季度,全市新建设施蔬菜生产播种面积达到43.3万亩,实现总产量129.9万吨,而且基本是尽产尽销,总效益32.5亿元,实现平均亩效益近2万元,高的达到3万多元。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我市农业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4.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

  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村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三)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天津市仅有设施种植面积1.7万亩,基本上以中小棚、简易温室为主。2007年8月,天津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20条意见的确立和实施,掀起了设施农业建设的新高潮。特别是2008年5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4412”工作目标后,天津市委、市政府对设施农业的补贴不断增长,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先后出台了《天津市种植业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天津市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天津市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和《天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其中,对种植业设施扶持政策:市财政对新型节能温室每亩(建筑面积)补贴7000元,普通温室为4200元,钢骨架塑料大棚为2500元,普通塑料大棚1200元。对列入市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的生猪、奶牛示范园区每个园区补助200万元,蛋鸡、肉鸡、肉牛示范园区每个补助100万元。对列入市级的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的工厂化养殖示范园区,每个市补资金200万元,池塘养殖示范园区每个市补资金100万元。对现代农业示范园扶持政策:市级资金每年各安排1000万元扶持资金,连续三年。在市级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各区县也都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对设施农业建设的大棚、温室,区县资金补贴原则上按1:1配套,有的区县还在此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下,天津市设施农业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从2007年至2010年10月,我市新建设施达到29.9万亩,相当于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规模。现在全市整体耕地面积约600万亩,设施农业占到70万亩左右。现在全市的蔬菜生产, 70-80%是由设施农业生产出来的,这让20多万户的菜农从中受益。设施农业随中小棚、大棚、简易温室、一代温室和二代温室的升级,产值从每亩0.5万元提高到1.7万元;食用菌从每亩0.8万元提高到4.9万元;果树从每亩0.9万元提高到1.7万元;现代温室花卉产值最高可达百万元,实现平均亩效益达到近2万元,是过去种植大田作物的近20倍。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前我市农业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促进本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尽管天津市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设施装备、蔬菜育种、农产品保鲜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先进成果,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特别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天津设施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设施农业整体装备水平差,效益偏低。目前,80%以上为简易的1-2代温室,可进行冬季生产的高效日光温室面积不足10%,且机械化作业水平不足30%;设施农业综合集成度低;由连作造成的传统病虫害明显影响蔬菜产量、质量与效益;土壤肥力低下、营养失调、次生盐渍化等严重影响蔬菜生长发育;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了其掌握先进设施栽培技术。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待于在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二、天津市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情况

  (一)天津市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总体情况及模式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迅速推广、发展设施农业。市妇联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到设施农业中来,号召全市农村妇女转变观念,走出家门,走进大棚。广大农村妇女顺应设施农业的发展大潮,及时转变观念,发挥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撑起了设施农业建设的“半边天”,农村妇女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本市设施农业崛起的主力军。在本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大军中,农村妇女已达到60%以上,承担着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工作。

  全市农村妇女参与温室大棚建设的热情不断提高,为全面建设设施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总结近几年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我市农村妇女参加设施农业建设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模式:公司自建棚室、农户自主经营的经营模式。如蓟县绿普生种植有限公司将所建的260亩高标准温室无偿交给8户农民经营,并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有效解决了一些农户无力投入设施农业建设的难题。通过技术咨询和培训,解决了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和问题;通过统一销售,打消了农户担心市场风险的心理,调动了农户经营的积极性,实现了公司、农户双盈利。目前这个基地所产瓜菜全部被北京顺义区包销。再例如:西青区天津市宏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自2002年建立以来,总投资300万元,安置了20余户养殖奶牛,达到年存栏近1000头,该公司不仅为养殖户提供高质、周密的服务,集中收购产品与他们共同致富,而且每年收购玉米秸4000余吨,使当地农民增收20余万元。

  第二种模式:专业合作社带动经营模式。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实行“地块调整、贷款运用、生产建设、经营销售”四统一,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提升了设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生产经营水平。目前,天津市郊区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的蔬菜、花卉、食用菌、瓜果等产品基本实现了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79个,国家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5个,“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发展到127个,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78%,对保证设施农业产品的产销稳定,提升效益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西青区的天津市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虽然成立于2007年,已有100余户农户加入,该合作社不仅增加了入社会员的收入,而且连续多年沙窝萝卜被评为天津名牌农产品,远销海内外。再例如:天津市隆鑫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肉鸡养殖的发展,拥有社员409户1000余人,其中女社员500余人,建成规模养殖厂600多个,总产值达2.2亿元以上。

  第三种模式:企业介入经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实现用工业化经营理念和方式发展设施农业,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农户企业的共建双赢。积极利用大企业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优势,推动设施农业建设走向公司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高端、高智、高效设施农业。目前全市涉农区县已引进大型企业几十家,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例如:天津银丰集团、天津中滨投资公司和天津三宝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入驻蓟县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再例如: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是天津市塘沽区滨城龙达集团有限公司入住塘沽的以设施农业为主的集团性企业。该园区坐落在塘沽区新城镇黄圈村,占地面积5842亩,核心区建设“四大功能区”,即高效设施生态农业区、农情体验区、休闲垂钓区、科技平台建设区。其中,高效设施生态农业区,规划规模约818亩;农情体验区,规划规模约125亩,主要为市民提供农事活动体验的服务。休闲垂钓区,规划规模约405亩,重点建设平原水库、水产生态养殖,包括水生动物观赏园、水生动物文化园以及水上乐园三大功能区;科技平台区,规划规模约409亩,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农业科技会展中心、农民培训中心。该园区建设以现有龙头企业为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镇域经济实体积极参与,实行独立法人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园区建成后,预计年产值20114万元,同时能够为农村城市化后3000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第四种模式:科技骨干领军建设经营模式。根据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精神,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采取租赁土地、合伙投资和承包等办法带技术、带工资领办设施农业。例如:蓟县目前已有农业局两个技术科室将办公场所迁至田间地头,建设施农业600亩。既强化了自身的实践经验,又给农民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农村妇女通过提供体力劳动挣得薪金方式参与到设施农业建设中来。

  第五种模式:种养大户模式。在市委、市政府鼓励和支持下,农村妇女采取联建、独资建设等方式,发展设施农业,涌现出了一批发展设施农业的种养大户。例如:由张学香创办的天津市聚农水果专业合作社种植70多亩的桃园,年收入在10多万元,。由张兰创办的津泊畜牧养殖公司几年来先后投资250多万元,积极发展生猪生态健康养殖,目前年出栏生猪达到5000多头。通过发展生猪养殖,不仅使自己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还为包括下岗女工在内的20多名妇女创造了就业岗位,同时带动了本村10多个农户搞起了生猪养殖。

  在全市设施农业领域,像张学香、张兰这样的女能人、女能手还很多,这些女能人、女能手在自己增收的基础上,还作为农业科技的“二传手”,通过结连环对子的方式,把农业技术送到更多的妇女手中,以一传十,以十传百,以点带面,不仅解决了科技人员人手不足的难题,也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基础上,广大妇女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六种模式:由村集体主导形成的集中建设分户经营模式。设施农业建设对土地规模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有体制下,为推进设施农业的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建设,各区县探索建立了互换、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初步形成了一批集中连片的设施聚集区。如:蓟县津蓟高速两侧的设施蔬菜聚集区,武清北部的河西务、下五旗、大良、河北屯设施蔬菜聚集区,静海运河两侧设施蔬菜聚集区,宁河蓟运河东岳龙、丰台、板桥、苗庄四镇设施蔬菜聚集区等。而且有些聚集区已经打破了区县界限,规模化格局逐步形成。各区县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集中流转,形成了租金加薪金的模式,亩流转平均租金达到1050元,安置农业产业工人2人,薪金收入每人每月1000元,有力地促进了土地流转,加速了设施建设地块的落实。例如,西青区中北镇在生产设施方面,除根据建设标准发放补贴资金外,部分村还由村集体投资建设农业棚室,再将设施租赁给农民进行生产,从而减轻了农民的投资压力。雷庄村出资建设占地1500亩的高标准花卉基地,以年租金每亩2万元的价格面向社会招租,进行花卉生产和销售。

  第七种模式: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华明示范镇宅基地复垦设施农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126.7亩,总投资1.29亿元。园区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重点发展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产品,复垦设施农业园区于2008年12月20日开工建设,已建成的二代日光节能温室分为两部分,永和村以种植蔬菜为主,胡张庄村以种植瓜果、花卉为主,生产出的产品以绿色、无公害产品为主,在条件成熟后向有机产品的方向发展。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年产蔬菜、瓜果600余万公斤,平均每亩土地毛收入达到1.6万元,纯收入超过1万元,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500人以上,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休闲观光方面,园区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休闲观光收入500万元。

  按照华明示范镇设施农业园项目总体规划,园区建设将以水系、道路为主线,将复垦、农业生产和生态景观相结合,在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前提下,以增强农业土地资源、提供安全农产品和营造生态景观为目标,打造“一带五区”的新格局,即生态景观带、水景生态休闲区、现代农业观光区、设施种植区、农产品加工配送区和设施葡萄园区。

  为了提高效率,使农业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园区在组织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相关组织,尤其是村集体组织的积极性,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同时成立了天津市滨海华明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充分发挥公司在市场运作、融资渠道、风险承担和管理创新方面的优势,推动园区向效益型和可持续型发展,最终形成了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根据市场调查,园区正常投入生产后,每亩土地的净效益可达到1万元,园区每年收入可达到2000多万元,预计5至6年可收回投资。为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上市农产品安全水平,2010年8月15日,华明复垦设施农业园与华润万家超市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连锁超市直采、生产基地直供的“农超对接”模式,建立绿色通道,促进农民增收。在东丽区座谈中,妇女代表魏丽红提到自己承包的九个大棚由于公司统一收购农产品,解决了自己销售的后顾之忧,自己可以放心管理大棚,而且县农业部门以及县妇联多次组织的技术培训又解决了自己在种植中的难题。提到已经建设的设施葡萄园区,妇女代表们兴趣盎然。现在永和村的500多户农民,有100多户农民都在种植设施葡萄,由于葡萄种植更多需要的是细致和耐心,所以葡萄种植和管理者大多都是女性,现在的拱形塑料大棚设施葡萄可以达到每亩纯收入万元以上,妇女代表们尝到了设施农业的甜头,纷纷表示设施农业为自己的劳动致富创造了平台,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以及各部门的支持深表感谢。

  在调查和座谈中,我们发现各地根据当地的资源、气候、地形、资金、技术以及吸引大企业和公司的状况,选择了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既是人们的经验总结,更是农民们智慧的结晶。而在各地设施农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妇女撑起了半边天,正是她们的勤劳和坚韧,带动了我市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妇女参与设施农业的特点及销售方式的创新

  1.妇女参与设施农业的特点

  农村妇女在参与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干劲,总结本市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情况,表现出了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农村妇女已成为设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随着男子从事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经商的增多,我市农业生产一线妇女占总数的60%以上。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中,广大农村妇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与鲜花生产销售、特色果品生产、畜牧水产养殖等设施农业建设,并开发建设了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涌现出一大批“妇”字号龙头项目和示范基地,为农村造就了一支妇女产业大军,撑起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二是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普遍提高。各级妇联开展的以“学文化、学科技、比发展、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对广大农村妇女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广大妇女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实用技术、手工业技术培训、学习,生产技能有了大幅度提高。她们掌握着科技致富的新技术、新工艺,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目前,全市接受实用技术培训的妇女年均近10万人次,农村妇女通过参加设施农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了科技素质。三是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仅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很难真正实现增收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创建各类协会。这些协会组织带领妇女学技术,搞培训,抓销售,联市场,带农户,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强了农村妇女驾驭市场的能力。现在,全市已有各类以女能手为主的蔬菜协会、花卉协会、菌类协会、养殖合作社、水产协会等妇女经济合作组织百余个。四是自主意识逐步增强,涌现出一批农村妇女先进典型。随着我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妇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渐树立起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和超常规发展意识。她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勇敢地走出家门闯市场、自愿合作建协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寻求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方案,求得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涌现出了一批乐观向上,敢为人先,有理想,有作为的农村新女性。

  2.设施农业产品销售方式的创新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产环节只是经济效益产生的重要物质基础,积极的开拓市场更是经济效益产生的直接因素。广大农村妇女根据当地的特点,积极创新销售模式,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销售道路。农村妇女在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中,比较普遍性的销售方法是协会、合作社、企业、公司的统一收购产品进行销售的方式(比如龙达集团),与厂家、销售对象签约的订单销售方式、与超市对接的销售方式(比如华明镇宅基地复垦农业园区的蔬菜水果与华润万家超市对接)以及品牌销售方式(比如沙窝萝卜、盘山磨盘柿、天津板栗等)等。除此之外,一些设施农业的发展大户还独创了很有特色的销售方式,比如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多样的新型设施农业园区,不仅仅生产蔬菜、瓜果、菌类、畜牧禽蛋类以及水产类产品,还把设施园区打造成集吃住娱乐行等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区,各园区景点每年吸引几万甚至几十万游客参观游览,实现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例如: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是天津市2008年启动的6大重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项目之一。园区核心区建设“四大功能区”,即高效设施生态农业区、农情体验区、休闲垂钓区、科技平台建设区。其中女性起到主要建设经营作用的农情体验区建设内容包括咱家植物园、咱家动物园和手工体验园。以“咱家植物园”为例,在规划区域内划出一定面积的耕地,以一分地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单元。根据市民需求,租赁给市民不等单元的耕地以种植各自喜欢的农作物,为每家租赁者制作精美的宣传牌,上标有承租人的姓名、租赁期限、种植物类型等内容。市民可以利用周末和节日带孩子家人劳动,平时由村民代管,生产的产品归市民所有,“咱家植物园”成为市民与村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其实在咱家植物园的运作模式上,西青区辛口镇已经走出了一条实际发展之路。西青区辛口镇在发展蔬菜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农业。这个镇通过把各农业园区联片发展,建成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产业板块,形成产业带。第六埠村通过万亩无公害蔬菜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特色项目带动辐射,建立了城里人节假日农村观光休闲与当地农户对接的小菜园,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三百多家。水高庄村通过东淀都市型农业核心示范园区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辐射,年接待游客八万人次,全村五百多个农户增收。辛口镇妇女在座谈中表示:“我的二分地的小菜园,就是与城里人交朋友的小菜园,周六、日城里一家三口到我们这采摘来。这一年四季,我也不用卖菜,二分地,一年弄个四万来块钱。我后面还有两个棚,我现在正在和他们订合同,下一步,我还想把这两个棚租出去。”

  通过调查和座谈,我们感到了各地农村妇女思想的成熟和素质的提高,她们在设施农业的建设中不仅增加了收入,带动了一方乡邻发家致富,而且通过学习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质和精神素养,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重要的是广大农村妇女在参与设施农业的建设中,想方设法跑市场、跑销售,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能力,思路越来越宽阔,想法越来越成熟,这为整体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各级妇联组织在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中的主要做法

  在调研中,针对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桥梁和纽带的妇联组织,作为妇女“娘家人”的各级妇联组织想政府所想,急妇女所急,以“双学双比”活动为依托,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采取了很多有利的措施,确实帮助很多农村妇女解决了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2007年我市出台扶持设施农业发展政策后,各区县妇联通过广播、走访、发放明白纸、成立宣讲团、带领农村妇女到设施农业建设好的地区参观学习等方式,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发展模式、发展前景、经济效益,让广大农村妇女认清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形势和自身优势,打破传统观念和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敢于迎接挑战,参与设施农业发展。目前,本市设施农业建设大军中,有60%是农村妇女,她们在设施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多方协调资金。为了帮助农村妇女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各区县妇联组织在调研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及各区县委、区县政府争取妇女创业发展基金,用于帮助有生产能力和创业愿望但相对贫困的农村妇女发展设施农业。同时,市及各区县妇联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争取到香港回归扶贫资金支持农村妇女发展设施农业。在市妇联的支持下,各区县妇联从天津渤海女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协调到贴息贷款,为农村妇女发展生产提供了实质性服务。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市及各区县妇联结合“万名女带头人培训”工程的实施,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举办各类农业新技术培训班、播放现代农业发展及致富项目推介录像、组织专家现场咨询等,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提高对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认识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巾帼示范户”和女致富带头人。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农村妇女姐妹们的自身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不仅增加了收入,也为全市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注重示范引导。各区县妇联抓住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发展热情高,干劲足的有利时机,从倡导创业理念、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入手,认真总结女性创业经验,大力宣传女性创业典型。培养出了一大批种养女能手、女企业家,她们不仅自己增收致富,还带领同村镇的妇女一起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推动了我市设施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天津市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村妇女在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发展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在调查中我们同时发现由于各区县农业产值所占经济发展比重不同,人口科技素质不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各区县农村妇女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独特的困难和问题。比如:蓟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多、地理环境复杂、经济基础薄弱,所以生产启动资金严重不足,蓟县妇联曾在侯家营镇开展了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情况的调查,有85%的妇女存在资金困难。虽然有妇女创业发展基金和小额贷款支持,但数额太小,贷款受担保及还款期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农村妇女发展的需要。通过走访和座谈,在总结各区县农村妇女发展设施农业情况的基础上,调研小组也发现了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困难、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道路、设备)建设困难、高新技术(优质种籽、生物育种、克隆技术、植物工厂等)应用并不普遍、抗御风险的能力很低(火灾、病虫害等)、驾驭市场能力不强、销售方式缺乏创新、品牌意识不强等方面。

  (一)农村妇女在设施农业建设中缺少发展资金

  设施农业虽然是提高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设施农业建设的投入成本更大。目前,建设一亩高标准、永久性节能日光温室需资金12.82万元,土钢结构的低档日光温室每亩也需资金5.5万元,建设一亩钢架大棚每亩需资金2万元。因此,对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不论对农户还是对集体,均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完成前期的投入。为此,政府出台了补贴政策,天津的财政补贴标准相对较低,远远不够前期投入所需总资金的数额。据测算,天津40万亩种植业设施建设任务,需要资金120至140亿元,政府引导补贴资金在12亿约占10%,农民自筹能力在每亩万元左右约占30%,这样就有60%的资金缺口主要靠农民自筹,筹资额度较大,农民经济负担过重。因此,没有一定的资金积累,农村妇女很难进行设施农业的建设。另外,各区县银政合作、妇女创业发展基金以及小额贷款的政策,不仅数额小,手续复杂,成本高,而且贷款受担保及还款期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农村妇女发展的需要。再一方面,大企业等社会资本融资的力度不够,缺乏吸引、鼓励和支持其从事设施农业建设的相关政策。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农村妇女想加入设施农业建设大军,也有的农村妇女想扩大规模、引进名特优新产品,这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而生产启动及后期追加资金不足是农村妇女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据蓟县妇联在侯家营镇开展的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情况调查,有85%的妇女存在资金困难。

  (二)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的生产技术滞后

  众所周知,设施农业是农业产业中技术密集的产业。随着种植业设施的快速发展,设施面积的成倍增加,技术问题成为主要矛盾。

  首先从本市农业科技工作者角度来说:一项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人才支撑,就天津实际来看,天津市缺乏新型技术研发机构,加上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现代高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而不多的农业技术人员对设施农业的新技术、新知识了解不深,急待培训和提高。例如:西青区传统形式的机电灌溉面积占灌溉总面积的88.13%,喷灌、滴灌等与设施农业配套的先进灌溉方式所占比重小。西青区专门农技人员仅有153人,街镇一级农技人员数量明显不足,部分街镇仅有农技人员1—2人,而且对现代高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着设施农业的从业者­——广大农村妇女实际种养能力的发展,落后于设施农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从设施农业的实际参与者角度来说:由于兼业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剩余在农村的女性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具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几乎占到了50%,年龄又多在40岁以上。虽然各级妇联一直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一个重点,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也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大多数农村妇女掌握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农村妇女虽然有了设施,但对新设备的使用较为生疏,对新管理手段较为陌生,对新的经营理念较为消极。因此,从总体上说,农民培训滞后,缺乏有效、现代、高科技的培训手段,使农村妇女专业技能运用能力与发展实际存在着严重差距,所以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村妇女科技素质不高成为我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三)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所需的土地集中流转难度较大

  设施农业是目前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式,发展设施农业必须进行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必须大幅度提升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而当前的一家一户土地分散经营模式与之相违背,由于农民土地承载着诸多的社会功能,给土地流转集中带来了非常大的制约,而且在流转过程中,缺乏指导性、规范性和引导性政策支持,导致土地流转困难重重。再加上有些地区受地价高、补贴少、二、三产业吸引力不足,农民对生产效率有疑虑等方面的影响,更增加了土地流转难度。于是多数区县采取租赁、反租倒包、合作组织经营等模式解决建设用地问题,但在具体执行起来还有较大难度。

  (四)农村妇女在设施农业生产中遇到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问题

  调研组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设施农业虽然是提高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设施农业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成本更大。从实际情况来看,天津市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新建农业园区,配套设施都较为齐全,能够满足设施农业生产需要。但是对于农户自行投资的设施,往往重生产设施投入,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地的水利、电力、道路、环境配套建设严重不足;已有的老菜田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不配套;集中产区内的产地批发市场跟不上生产发展需求。同时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

  (五)农村妇女的设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意识不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

  与一般农产品市场相比,超市以其良好的购物环境、齐全的商品种类和较高的准入门槛而被人们称之为高端市场。但据调查,在天津主要超市经营的数百种上架农产品中,本地生产的产品数量较少,在主要超市的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不到20%,有些甚至低于5%。在获得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中,能够进入天津各大超市的数量也极为有限。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一些农村妇女尚未意识到培植和创造自有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农产品品牌的培植;(2)大型超市对农副产品进入的门槛设置较高,而农村妇女的“小农意识”又根深蒂固,满足于小产小销,导致双方之间在品牌农业经营方面出现脱节。

  (六)农村妇女在设施农业建设中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和驾驭市场能力较弱

  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与其抗风险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面对各种不可预期的自然风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农村妇女缺乏应对能力。首先表现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一旦严重的自然灾害出现,农业生产就可能造成颗粒无收。比如,在西青区座谈时,有种植大户提出一次火灾,使自己承包的多个大棚损失惨重。再比如说养殖业,由于散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各种禽畜类传染病疫出现,散户很难抵御,禽畜类常常会全部死亡,对养殖户来讲损失巨大。因此,促进养殖规模化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和获利空间。此外,在设施农业领域进行农业保险的尝试也是有效措施。

  农村妇女在提升产品品质、促进产品销售等方面还不成熟,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农村妇女在市场博弈中的劣势地位,现代经营意识差,对于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应对能力很低,很容易出现高成本低收入现象。例如,如果某种蔬菜种植过多,市场价格就很可能低于成本价,从而出现“菜贱伤农”的现象。现存的各种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问题得以缓解,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覆盖面低,运作不规范,导致合作社功能较弱。广大农村妇女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帮扶,引领她们拓规模,闯市场,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四、妇联组织解决农村妇女设施农业建设问题的对策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调动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的积极性,解决她们在设施农业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是我市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妇联组织如何提高妇女参与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首先要做一个在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方面的比较。从投入的成本来看,前期设施建设、优新特种籽、高科技的种养殖技术、超出传统农业的劳动强度,不可预期的自然和市场风险,这些都使设施农业的成本相对于传统农业大大增加。从效益比较上看,农户从事设施农业的收益同农户兼业化收益相比较并没有明显优势。如果以一个蔬菜大棚平均亩收入10000元计算,农民打工从事的行业多以建筑业、餐饮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城市运输业等为主,这些行业的年收入以平均25000—30000元计算,高于设施农业的收入水平。如此看来,有些农民就选择了在家种几亩地大田,省时省力,再出门打工,这似乎更加合算,但是,账还要再深算一步。在同样条件下,设施农业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节水15%,省药20%至30%。相比传统种植,设施农业在种植过程中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农民通过建设施,可实现的大棚亩收入为8000至11000元、温室亩收入10000至13000元,分别是露地瓜菜的4倍、7倍,是大田作物的10倍、18倍。而且设施投入之后,可以多年使用(塑料、草帘子的更替成本有限)。如果夫妻俩一起从事设施农业生产,还可扩大规模,多建几个大棚或温室,既增加了经济收入,还避免了外出打工远离家乡的生活,对农民心理健康和家庭和谐意义重大。

  为此,各级妇联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双学双比基地、远程教育网络、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等资源,通过宣传转变农村妇女传统种植、养殖观念。还可以通过印发各种种植、养殖宣传资料,进村入户进行优惠政策宣讲,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举办种植养殖女能手报告会,组织有意向农村妇女到设施农业发展好的地区进行观摩学习等形式,增强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意识,引导她们正确认识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坚定她们发展设施农业的信心。市妇联可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市妇女工作要点中,纳入到对区县妇联组织进行考核的方案中,从考评管理机制上保证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妇联组织如何解决妇女在设施农业建设中的问题

  1.针对资金困难,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各级妇联要多方争取资金,确保配套。

  一是继续发挥“天津渤海女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及“妇女发展基金”的作用,积极为农村妇女争取小额贷款,建议政府及金融部门实行低息和政府贴息贷款政策,加大中长期贷款数额,使种、养殖妇女手中有充足的资金,以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可以通过扩大投放范围,放宽贷款准入条件,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灵活确定贷款期限等途径,将农村妇女小额信贷发放对象拓展到农村妇女种养户、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妇女自办的各类微小企业。二是全力争取项目投入。各级妇联组织对设施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产业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积极和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协调,以便使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建设项目,确保基础设施配套。此外,各级妇联组织还要积极和政府部门协调,争取将温室卷帘机、喷滴灌设备等设施农业机具列入政府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享受相应补助政策,以减少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妇女的投入。三是各级妇联组织要通过各种措施多方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建设。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招商引资吸引能人、大户投资设施农业开发,激活民间资本,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四是大力支持农村妇女创办的能带动贫困农户增收的龙头企业和基地,鼓励妇女带头人带动更多的妇女走上创业道路。对个别生产规模大、经营效益佳、信用记录好、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村妇女或其创办的农村小企业,贷款额度可适当调高。

  2.针对农村妇女设施农业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广大妇女的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增强科学种植、养殖本领,各级妇女组织在现有基础上,除继续对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科技培训工作。还要做到:第一,与农业局、科技中心、畜牧局等部门联合,积极组织农村妇女技术骨干,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就妇女在设施农业建设中所缺乏的具体技术、技能,提供“订单”式科技服务,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解决妇女的技术难题。第二,把有经验的种养大户组织到一起,通过定期座谈会、经验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向广大妇女传授经验。第三,各区县妇联成立巾帼科技服务队(主要由科技部门女员工组成),定期深入到种养大户家中、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解决具体难题,一名科技人员帮扶十名农村妇女,结成科技帮扶对子,从根本上解种养大户的后顾之忧。第四,通过区县广播、电视台、网站等渠道开辟“巾帼致富”栏目,介绍有特色并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设施农业项目,引导妇女发展各种形式的现代高效农业,为妇女提供技术支撑。第五,组织妇女参观、调研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好的基地,外出到山东寿光、青州等地参加蔬菜、花卉博览会等,增长见识,学习现代农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引导和帮助农村妇女运用科技新技术,发展生态高效外向型农业。第六,可在农业示范园区设立流动科技图书站,免费为农户提供科技书籍;在村主要地点设立科技板报,定期推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最新市场价格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各区县妇联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帮助妇女,但一定要做到有一套长效可行的机制。

  3.针对农村妇女信息获得渠道少,消息闭塞的问题,各级妇联组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帮助。

  第一,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与各部门合作,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首先是政策咨询服务,包括政府对设施农业的支持、补贴、优惠等政策信息;为发展设施农业各部门可提供的各种信贷途径的金融信息。其次,各级妇联组织应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广泛收集各种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及时送到广大种养殖大户手中,指导她们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避免盲目性和低水平重复。最后,各级妇联组织还要把握市场导向,配合区县设施农业发展办和蔬菜销售组织,每天要在规模大的基地公布当日蔬菜收购价格,围绕市场需求调优设施蔬菜、瓜果、菌类、禽畜、水产等农产品的结构。

  4.针对设施农业妇女在市场博弈中的弱势地位,各级妇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帮助。

  第一,为防止“菜贱伤农”现象,各级妇联组织要配合其他部门,帮助妇女搞好销售。一是品牌销售。天津农业资源类型多样,凭借良好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天然成就了许多特色性的农产品。如蓟县盘山柿子、宝坻三辣、武清梅厂葡萄、静海金丝小枣、东丽高档花卉、西青沙窝罗卜、津南实心芹、塘沽海珍品、汉沽茶淀玫瑰香葡萄、大港冬枣等等,均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特色产品并具有品牌效应。因此,各级妇联组织应大力配合农业部门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天津市的各类特色农业资源,选择一些发展潜力明显、生产数量较大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各种措施,使之快速成长为名牌产品,将天津的品牌设施农业推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农超对接销售。为降低流通成本,各级妇联组织可通过各种途径,使妇女经营的大棚、温室产品直接与超市对接,超市直接到产地采购。这样,既增加了妇女的收入,又保证了蔬菜新鲜,市民购买蔬菜也降低了价格。三是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各级妇联组织可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在本区县的重点地区设立农产品直销市场,在交通方便地区,配套建设若干规模化产地批发市场,以提高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四是网络销售。各级妇联组织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培训引导妇女进行网上销售,减少中间环节,让妇女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二,各级妇联组织要依托农村女能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为农村妇女构筑支持网络。各级妇联组织要加大宣传引导,规范合作组织经营,达到统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服务水平。对专业合作社销售社员生产的初级农产品,享受农户自产自销的税收政策,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通过集中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产品,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通过把女能手培养成妇代会干部,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带领全村妇女增收致富。

  第三,各级妇联要充分吸引融资,引入保险,增强农村妇女抗风险能力

  农村金融处在一个净流出的状态,农业保险更是薄弱环节,而这两者均是设施农业发展急待解决之难点。在调研中,很多女种养大户向我们反映,在种植业中,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很大,而农业保险又很难投保。养殖大户一旦遇到各种禽畜病疫,所养殖的动物几乎全部死亡,损失巨大。因此,各级妇女组织应协调政府部门,建立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补贴机制,以吸引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流向农业,用保险来稳定农业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冲击和影响,保持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金融部门应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研究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分散风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保障经济的重要作用,支持农业、高科技等高风险行业的发展,增强设施农业妇女抵御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做好我市广大农村妇女参与设施农业生产发展的引导工作,解决设施农业妇女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此,妇联组织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支持,想农村妇女发展之所想,急农村妇女发展之所急,不断创新“双学双比”活动的载体和内容,积极建言献策,主动牵头,协调社会各界重视支持,整合社会资源,为农村妇女发展设施农业服务,将促进农村妇女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带领广大农村妇女,共同致富奔小康,共同建设新农村,使广大农村妇女真正撑起发展设施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半边天。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湖北路14号 邮编:300042
津ICP备05001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