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  家庭与儿童  >  家教家风
 
家长云课堂丨当他出现了厌学情绪时
编辑:社服中心网信部  2022-09-01 小字号

  为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市妇联立足自身职能,集合全市广大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家庭教育案例,并编纂印制《立德树人守初心》精选案例集,宣传推广家庭教育先进经验,积极引导父母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关注孩子心理及情绪变化,提升亲子陪伴和沟通质量,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精选案例分享第十三期

  本期与您分享由天津市和平区妇联推荐的《当他出现了厌学情绪时》,作者于杰。

  心理学中的冰山理论启示我们,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只是冰山上层的一小部分,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冰山下隐藏的情绪、感受、需要等。案例中这位心理老师面对妈妈的咨询时,并没有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从家庭教养模式入手,引导父母深度剖析孩子出现厌学心理的深层原因,并制定适合他们的专属解决方案,从而点燃孩子的内驱力。

  案例背景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为对学习产生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作为基础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我国中小学厌学现象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造成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孩子自身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其实家庭教育因素也是出现厌学情绪的重要根源之一,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是由于自己教育出现问题而导致孩子的不良心态。下面是一个由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而帮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的典型案例。

  小文是一个在读六年级的12岁男孩,家庭条件优越,父亲工作较忙,与母亲、姥姥、姥爷相处时间较多。母亲负责小文的生活、学习等事宜。母亲及家人对小文十分宠爱,在生活、学习上对他的要求也不高。刚上小学时,小文存在不愿意写字、完成作业有困难的情况,母亲就经常代替小文完成语文书写作业。到了高年级时,情况有好转,不再由母亲替写作业,但学习自觉性依然很差。小文不仅在学习上没有进取心,在其他方面也没有很感兴趣的事物(除了电子游戏和乐高玩具)。

  案例描述

  小文与母亲关系较好,与父亲较为疏远。小文自述总是有害怕的感觉,但自己也说不出害怕什么。最近出现了不愿意上学的念头,虽然在母亲的劝说下到校上课了,但他有明显的厌学情绪。

  小文的母亲主动找到我(学校的心理教师)寻求帮助。我帮助其认识自身及在小文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首先,母亲与小文共同商定放学后两人的居家时间安排,并约定共同遵守。

  原来小文的状态是:回家后没有计划想玩就玩,妈妈催促了就学习一会儿,妈妈暂时不在就继续玩,每天完成作业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现在,母子两人共同商讨制定了双方都认可的时间安排表,有学习的时间,也有娱乐的时间,还会根据每天不同情况及时修改时间安排。小文对此并没有抵触,欣然接受,开始也基本按照约定执行,后来有坚持不住想放弃约定的现象,妈妈都守住底线没有妥协,帮助他按计划完成。三周后,小文能比较自觉地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较快完成作业,也有娱乐游戏的时间,在家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孩子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提升了自信心。

  其次,让父亲更多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增加与孩子的沟通时间,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小文的父亲忙于工作经常出差,在家的时间不多,也很少参与孩子的教育问题。在父子共处的时间中,父亲对小文的态度也多为指责、批评。在母亲与父亲深入沟通后,一家三口共同约定了每日“家庭分享时光”,即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段三个人一起聊天,分享今天经历的事情,或就一个热点话题各自发表观点。爸爸不在家时采用视频聊天的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父子之间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父亲尽力改变以往严厉苛责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小文,果然发现了很多他之前不曾察觉的小文身上的闪光点。小文也在爸爸的肯定中提升了自信,父子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案例分析

  案例中小文遇到的困扰,其根源来自家庭教育。

  一、母亲过于宠爱,常常没有原则的纵容孩子,导致小文没有规则意识,不愿被约束管理。到了高年级,老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学习内容难度增大,小文经常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母亲也意识到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纵容小文了。于是,采纳了心理教师的建议,采取共同遵守约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措施来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此举措实施的第一要素在于与孩子共同商定计划,得到孩子认可的规则更具有执行力;第二是母亲必须进行良好的监督,确保计划完成,不能因为“不忍心、不舍得”而妥协改变计划。

  二、母亲为孩子包办代替的太多,导致孩子过于依赖妈妈,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缺乏自信,没有责任感。小文总是感到莫名的害怕是因为长久过度依赖母亲,自己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少,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经历更少,导致他诸多方面的能力偏低,达不到同龄孩子的水平和老师的统一要求,从而缺乏自信,表现为胆小畏惧。

  三、父亲在孩子家庭教育中参与度过低,亲子关系紧张。《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孩子的约束更多,教育子女时使用的语言更复杂,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激发孩子发挥潜能。所以父亲充分参与家庭教育,有利于小文增强规则意识。设立每日“家庭分享时光”主要目的是督促父亲必须回归家庭,承担起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在频繁的亲子交流互动中,小文体会到爸爸的爱与肯定,从父亲那里学习和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培养自己的男子气概,可以有效帮助小文增强自信。

  案例启示

  此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孩子表现出来的厌学问题其根源在于家庭教育。虽然是孩子出现了厌学现象,但我在制定处理孩子厌学情绪的方案中,并没有直接从改变孩子行为入手。而是先剖析父母双方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存在的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再制定适宜的解决方案。

  此案例中家长危机意识强,能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并落实到家庭教育的具体行动中。当家长意识到是自己的教育存在问题并想改善时,孩子的问题得到解决的几率会大幅增加。其次,父亲在塑造孩子性格起着重大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湖北路14号 邮编:300042
津ICP备05001058号